机器视觉的光源选型技巧
光源作为机器视觉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,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系统的成败。为什么这样说呢,在视觉系统中图像是核心,选择合适的光源能够呈现一幅好的图像能够简化算法,提高系统稳定性。一幅图像如果曝光过度,就会损失很多重要的信息;出现阴影,就会引起边缘误判;图像不均匀,就会导致值选择困难。因此,要保证有较好的图像效果就必须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光源。
光源类型分析
1、环形光源
环形光源是将LED灯珠排布成环形与圆心轴成一定夹角的光源,有不同照射角度、不同颜色等类型,可以突出物体的三维信息。
环形光源主要分为高角度环光和低角度环光。高角度环光是光束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小于45度(含)的光源,多适用于检测外轮廓,如笔记本键盘按键外轮廓;低角度环光是光束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大于45度的光源,多适用于检测表面划痕或表面凹凸不明显的字符。
环形无影光源是一些没有写角度的环形光源,这些光源一般只有一个参数组成:光源的直径(或者是发光面直径),单位为mm。它们的打光比一般的环形光源更加均匀,适合反光比较强的物体。
2、条形光源
条形光源是将LED灯珠排布成长条形。多用于单边或多边以一定角度照射物体,可以突出物体的边缘特征,可根据实际情况多条自由组合,照射角度与安装距离随有较好自由度。适用于金属表面检测、各种字符读取检测、图像扫描、LCD 面板检测等。
3、底部背光源
底部背光源是将LED灯珠排布成一个面(底面发光)。可以突出被测物的外形轮廓和尺寸,适用于大面积照射,在较高的检测精度下可以加强出光平行性来提升检测精度。应用于透明物体划痕污点、金属零件的尺寸、塑料膜边缘接缝检测等。
4、中孔背光源
中孔背光源是底部背光源的一个变种,即在光源中心处开一个孔。这样光源可以放在被测物的正上方打光,而相机可以通过开的孔拍摄图像。光源位于相机和工件之间,使用正面打光,通过获取工件表面的反光而获得工件的表面信息。
5、同轴光源
同轴光源,LED光源从侧面发射,经半透半反镜后成为与镜头同轴的光线,从而获得更均匀、更明亮的照明,主要应用于光洁表面的质量检测。可搭配中孔背光源使用,在中孔背光源拍摄反光物体时,中间圆孔区域较暗,可在上面加一个同轴光源消除阴影,碗光源同理。
6、球积分光源(碗光)
球积分光源是将LED灯珠安装在底部通过半球内壁反射涂层漫反射均匀照射物体。图像整体的照度十分均匀,适用反光较强金属、玻璃、凹凸表面、弧形表面检测。应用于仪表盘刻度检测、金属罐字符喷码检测、电子元件印刷检测等。
7、线光源
线光源是由高亮LED排布,采用导光柱聚光,光线呈一条亮带,通常用于线阵相机。应用于液晶屏表面瑕疵检测、玻璃划痕、金属表面划痕检测、布匹纺织瑕疵检测等。
8、点光源
点光源是由小型、高亮的LED灯珠组成,多配合远心镜头使用,可以实现小范围高亮度照明,采用独特的聚光效果实现均匀的照射。多应用于璃表面划痕检测,液晶玻璃底基校正检测等。
9、红外光源
红外光源是用于检测夜视场合和温度变化的光源,红外光源的穿透性强,可以透过产品表面,有效消除了干扰。适用于热封检测、热熔胶检测、配电箱检测等。
10、紫外光源
紫外光源是用于检测产品的荧光效果,荧光粉在紫外光源下会呈现明显的颜色变化。适用于纸币检测、重氮复印技术和光刻曝光等。
汇萃智能作为机器视觉核心技术的领航者,已经在工业机器视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。我们的机器视觉智能软件 HCvisionQuick搭载配套硬件包括视觉处理器、相机、光源、镜头及附属配件等,能够很好地满足包括检测在内的多种视觉需求,为客户提供高精度、高稳定性的机器视觉解决方案。
如果您在机器视觉领域有任何需求,汇萃智能都愿意成为您强大的合作伙伴。我们拥有先进的技术、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团队,为您提供最可靠的解决方案。选择汇萃智能,就是选择品质与未来!
返回顶部
机器人上料技术作为工业自动化的关键环节,通过融合机械、电子、视觉、控制等多学科技术,实现了物料的精准抓取等操作。其复杂性体现在系统集成度高、技术要求严苛以及对多样化生产场景的适应性上。以下从技术组成、工作流程、关键技术及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。
在现代工业生产中,精确度和效率是衡量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,各种先进的检测技术不断涌现,其中光谱共焦技术凭借其高精度、无损检测等优势,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。今天,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项神奇的技术,并通过一个全新的实际案例了解它是如何改变我们的制造方式的。
汇萃智能研发的纸箱热熔胶红外检测机,就像给封箱质量装上了
在食品饮料、日化医药这类对包装有着高度依赖的行业中,产品包装容不得半点马虎,细微瑕疵都仿若隐藏的“雷区”,极易引爆品牌信任危机。一方面,诸如瓶盖密封性不足、标签错位、热熔胶虚粘等隐蔽缺陷,凭借肉眼与常规设备根本难以精准识别;另一方面,反光瓶体、异形包装以及高速运转的产线,又似一道道“难关”,对检测系统的适应性发起了苛刻挑战;再者,检测结果宛如一座“孤岛”,无法与生产系统实现联动,使得工艺优化陷入僵局,难以形成闭环,阻碍着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。 汇萃智能基于自研机器视觉平